主 页  艺术文章  DVD专集  订阅作品Subscribe   作品全集  招聘模特  每周消息   原作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善至美——胡也佛艺术思想浅析

作者:范学辉

 

         2013年4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由钟氏艺术、李黛华、胡明策划,钟志森、钟志豪主编的《春痕不老——胡也佛作品选集》,让世人对这位中国现代国画艺术大师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有关胡也佛(1908-1980)的生平、经历,他的子孙在书中已经有了很全面的介绍,相关文字和这本书的PDF文档已经附在后面,大家可以参阅。

       分析艺术家的艺术思想,一个是直接阅读他本人的论述,同时结合作品进行参照。另一个就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本人看到的胡也佛公开论述艺术的言论很少,却都极为深刻,现分析如下。

       “继承前人的艺术遗产,即使中国画有缺点,只能采用以西洋画之长弥补国画之短,切忌对西洋画生搬硬套来作中国画,会成为不中不西.非驴非马……” “從眼高手低到眼高手不低”

       这寥寥数语,已经把他自己对国画艺术的态度和创作方法,表达的清清楚楚,那就是积极的进行继承和发展。继承就是积极学习前人的东西,继承其精华。发展就是要博采众长,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艺术思想和方法,来丰富和完善国画创作。这话现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当时却需要拥有宽广的视野和深邃的目光。你只要看看上个世纪初的国画中那些依然身体扁扁的、比例严重失调的人物,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1542年,维萨列恩出版了《人体结构》一书,提香及其弟子绘制了插图。那个时候,人文主义——民主科学的思想光芒已经开始照亮人类现代文明的道路,艺术和科学一路紧密相随,直到今天。传统国画艺术创作的主流思想在二十世纪初有多么的陈旧和落后,一目了然。一些人用写实、写意之类的陈词滥调来为国画的一些视觉效果进行辩护。现在我们知道,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经过创作者的大脑所进行的再创造的过程,这也是同其他动物相比,我们人类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之一。所谓的完全“写实”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上图是胡也佛的持扇仕女和伯恩·霍加斯运动人体姿态的对比

 

        上图是1542年维萨列恩《人体结构》插图

 

       胡也佛的创作思想是清晰而明确的,不是“全盘西化”,虽然当时他已经拥有很好的现代西画学习基础。同时他也坚决反对一些传统文人对所谓“非国画”东西的一概排斥,妄自尊大和僵化教条。他主张在继承传统国画艺术的基础之上,全面学习人类一切先进的艺术成果,积极发展国画这门艺术,也就是他说的“眼高手不低”。他说自己“阿拉先生珂罗版(珂罗版属平版印刷范畴,是最早的照相平版印刷之一,又叫‘玻璃版印刷’)……”。这是在明白无误的告诉世人,无论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他积极学习的对象。当他获悉刘继卣的连环画《鸡毛信》得了奖,诚恳表示要“努力做到刘继卣一样的作品”。

       有人说他的艺术思想没有形成理论,这话是自相矛盾的。从古至今,各种令人头晕目眩的长篇大论层出不穷,从中国历史上的理学到近代西方的马列主义等等,动辄几百万言。然而我们观察到,那些所谓的理论,能够跨越时空、经受时间考验的具有真理性的东西,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都被证明是似是而非,甚至是荒谬的。就这一点来说,胡也佛确实没有形成理论。

        但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可以说,胡也佛是以全宇宙的高度来看待周围的世界,他所追求的是用绘画艺术作品来展现大自然的壮美。这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招一式都有体现。

       伯恩·霍加斯说得好:“理性的奔放需源于坚实的基础,才可以表达新的复杂性。”艺术创作是创作者理性的奔放,不是漫无目的的自我发泄。 

       “这个人画的真好”“都说我是‘五百年来一大千’,你们看,他才称得上。”

       这是当年张大千看过胡也佛的工笔仕女画后的赞美之词,他自言画不出胡也佛的那一股“媚韵”。祖先说:“唯英雄,识英雄!”张大千不愧是国画大师,表达的非常准确。他和胡也佛生活在一个年代,与胡也佛不同的是,他似乎没有对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绘画方法和思想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思考,甚至象人体结构这样的基本知识。倒是对古老的敦煌壁画情有独钟,进行了大量的临摹,还因此涉嫌破坏壁画。他绘制的人物僵硬、变形,几乎没有任何的创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久前,笔者和本地的绘画艺术家蔡琳先生在微信上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交流,下面是交流的部分内容。

 

        笔者:这几天仔细看胡也佛的画,您说的“极线游丝”精准!

        蔡琳 静水闲人:......可喜可賀。

        笔者:以前一位研究胡也佛的评论家说是“铁线游丝”,我觉得很别扭。

                小时候在工厂附近玩过细铁丝,一触即弯。

                胡也佛的游丝描充满了能量,......有弹性的,里面积蓄着能量呐。

        蔡琳 静水闲人:游絲——“神线”撑握於手也,可断可连,极富弹性。非一般画者能掌握。

 

       “神线游丝”,精准而又充满艺术美感的描述。与铁丝相比,永远不会生锈。

        胡也佛对传统的国画线描技法,几乎是样样精通。单就描绘精细线条的技法来看,时而如柔软的蚕丝,飘散游移;时而如蕴含能量的钢丝,弹力十足。秀发、胡须、马尾、衣服花纹、褶皱、腰带、铠甲、岩石、叶片、树枝、树干、山岳......,各不相同。对传统中国绘画技法艺术的展现,真可谓是淋漓尽致,出神入化!

       大家可以手捧他的画集,细细的进行品味,尽情享受国画艺术的魅力。

 

       胡也佛:月夜幽思 (20世纪40年代)

 

        过度的自我推销似乎已经成为现在的中国艺术工作者的习惯,而且花样不断翻新,手段频繁升级,同时还参杂政治功能,当然主要还是为了金钱。一位擅长钉头鼠尾描的画家,在电视上对后现代主义艺术大加抨击,并在其他类似的节目中自吹 “线描无出其右”。这种“把无知当个性”的例子现在已经太多了。艺术创作在高级阶段,是逻辑思维的过程,国画艺术也是如此。读懂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关键,是对现代科学思想的发展要有一个了解。

 

        上图是《亨利·摩尔艺术全集》中作者的羊的速写和雕塑草图的对比,创作思路形成过程一目了然。

 

       胡也佛先生最为外界人们所关注的,毫无疑问是他借《金瓶梅》描绘男欢女爱的春宫艺术作品。这个题材也确实吸引人的眼球,就像异性间的吸引那样。

       男欢女爱,是大自然生生不息意志的体现,是世间最壮美的事情。创作性爱艺术作品,需要有对大自然、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高超的绘画技法。胡也佛的春宫艺术作品巧妙地展现了男欢女爱的美好。自然性感的姿态,协调温馨的环境安排,巧妙精确的透视处理,精湛细腻的国画绘制手法,艺术表现全部恰到好处,让人真正感受到了一种男女之爱的愉悦。

       胡也佛的春宫作品是人类艺术史上描绘男欢女爱的绘画艺术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之一。在中国前无古人,至今未见来者。艺术价值无法估量。

      他的画室取名大空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坛经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明他的艺术思想和技法,在那时就已经开始全面超越了。

     

       印章“寧天下人負吾”,就是胡也佛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来进行思考和艺术创作的最好说明。

 

胡也佛:春宫秘戏图(20世纪40年代)

 

胡也佛:黄山始信峰 (1978年)

 

胡也佛:放牧图

 

       胡也佛:《盘丝洞》连环画 (1960年)

 

       胡也佛先生积极遵循艺术规律,对传统因循却不守旧,他的“神线游丝”把传统线描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笔下的仕女,温顺柔美、婀娜多姿,人体结构透视精准,生动妩媚。《盘丝洞》连环画中的7个女性姿态各异,动感十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人物优雅秀美,韵味十足。水墨山水磅礴大气,壮美中蕴含细致,满怀人文情感。笔墨线条粗细长短折角弧度尖阔,无论是轻盈飘逸,还是厚重扎实,全都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他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大自然和人类的无限热爱。后期的印章“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不就是他一生追求宇宙真善美的最好表达吗。

      中国的传统国画,因为有了胡也佛、刘继卣等这样的艺术大师,才能巍然屹立于现代人类绘画艺术之林,令世人叹为观止。

     画集中还记载,他曾在1956年3月15日写有《胡丁文自传》及《胡丁文自传补充》手稿,如果可以看到,相信对深入全面的了解这位艺术大师,一定会有积极的帮助。

      爱因斯坦说:“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厌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地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轻视。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单单一根脊髓就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

      伟大的艺术家,必有所承,有所创。    

       “众生万象都将在时间中寂灭,唯有科学艺术之花永葆其青春。”

      至善至美,也佛,佛也!

      一家之言,欢迎各方人士雅正。

 

      范学辉

      2015.11.7于哈尔滨

 

联系信箱:metcn@126.com

 

 参考资料:

胡也佛《春痕不老——胡也佛作品选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

伯恩·霍加斯(美)《动态素描人体解剖》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年

亨利·摩尔《亨利·摩尔艺术全集》金城出版社2011年

吴忠超《不断持续的幻觉——霍金点评爱因斯坦相对论文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中译本序

 

胡也佛《春痕不老》PDF文档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_isjE4cXWYyur9yrXyIBw  密码:vfcd

  

附录:

 

胡也佛小传   

    胡也佛,原名國華,筆名若佛、丁文。生於1908年5月21曰。浙江餘姚坎墩(現劃歸慈溪)人,逝於1980年2月6日,享年七十二歲。

    其雅擅丹青,無所師從,乞靈造化,力振古法,筆意恣肆,超然物外,在創作中融民族繪畫精華造詣空邃其中。其仕女畫(尤以工筆仕女畫)蜚聲海内,使人有神采生動、娟秀獨绝、自得天趣、了無俗痕之感,時人譽為十洲第二。其山水遠追宋人,宗法馬、夏為主,另辟蹊徑.設色尤見妍麗古雅,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胡也佛自幼喜愛畫畫,十六歲那年中學畢業後,隻身來上海考入上海美專學晝,後轉入新華藝專並完成了學業。幾年的學習,打下了紮實的西洋畫技法的基礎。1927年,胡也佛考入南京國民政府總政治部任上尉宣傳員,次年任蔡公時的少校副官;後於1929年辭去公職,回上海進入商務印書館美術编輯部任高級職員,與潘思同、張令濤一起主编《兒童畫報》。此時開始啟用胡若佛作筆名,並由此開闢了在國畫界與連環晝界的一番天地。

    胡也佛山水學的是南宋馬遠、夏圭的風格,人物則學的是明代的仇十洲。其工筆仕女的風格凭一手驚世駭俗的线條,號稱“鐵线游絲”。為了讓线條達到“吴帶當風”的境界,他平時主要臨摹的碑帖为唐懷素《自叙帖》及宋徽宗之“瘦金體”,所以,他的线條既給人以筆力遒勁,又給人以矯若游龍之感。據報載,當時譽滿海内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於40年代來滬。見了胡也佛的仕女畫後,對其线條功夫驚歎不已,甚为推重。

    1949年以後,連環畫興起。胡也佛開始與張令濤合作,由張先生負責起稿.而他則專門勾勒线條,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而且被當下奉为經典的連環畫精品。被“連友”譽為連環畫界的“黃金拍檔”。他在創作連環畫時主要以胡若佛为筆名,也曾用過丁文、胡傑、胡新等筆名。

    1956年後,胡也佛進入上海人美。1958年去朵雲軒水印木刻社任勾描组長,因工作需要,接觸到大量古畫真迹,以山水居多。他深刻鑽研了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觀。即:“繼承前人的藝術遗產,即使中國畫有缺點,只能採用以西洋畫之長彌補國畫之短,切忌對西洋畫生搬硬套來作中國畫,會成為不中不西.非驢非馬……”他對於自己繪畫要求甚高,貫穿着“從眼高手低到眼高手不低”的思想,對繪畫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要求是最好的;在繪製人物時,如對頭髮要求是極為細密而又保持平衡,而對人物的神態、體態,所用的器皿、衣物、傢具及植物景色都精益求精。正因為他身體力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取長補短、孜孜不倦,幾十年如一日,最後卓然而成大家。

 胡明(胡也佛之孫)

 

我的父親胡也佛

    父親是個有爭議的畫家,欽佩他的和指責他的人都不少,畢竟他畫過“春册”,而《金瓶梅》插頁正是他的傑作。對於他的生平,外界傳說纷紜,為了避免後人勞而無功的“考證”,值此即將出版之際,將一些被誤傳的,以及鮮為人知的事實真相寫出來,也許會對研究他生平和藝術創作的學者及關心他的人,不無參考價值。

    光緒三十四年(1908)父親生於浙江餘姚,1980年因肺癌卒於上海。本名國華,十歲時出嗣给叔祖母,她是個專收女生的義學校長。叔祖父早逝,她見我父自幼愛畫圖,於十四歲送至寧波上中學。叔祖母亡故後隻身來上海就讀於上海美專,後轉入新華藝專,打下了西洋畫的紮實基礎,但經濟上已不太好了,靠變賣家產维持,有時替白俄老師代筆在法國總會晝壁畫掙幾塊大洋貼補。最後一學期實在维持不下去而肄業.承蒙校方贈給畢業文憑。於1927年考入南京國民政府總政治部當上尉宣傳員,次年任少校副官,隨蔡公時去濟南與曰寇交涉,5月3曰蔡被殺害,我父中流彈跳窗脱險。1929年辭去公職,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美術编輯部任高級職員,畫兒童讀物外銷南洋,筆名胡若佛。薪金頗豐,生活安定而積蓄不少,一家六口過得很好,據母親回憶認為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光。母親小父親二歲,生於富裕之家,長得白淨秀氣,粗通文墨、善女红,尤擅長刺繡,但體弱多病。1934年,我母親及大姊小妹染上肺癆,小妹夭折。抗戰前夕,父親被辭退,先後經營過照相館、糖果食品店、兒童讀物書店、連環晝出版社,因不擅經營,均不到一年相繼因虧損而倒閉。後又在出版地圖的世界輿地學社任職一年,並開始學中國畫,筆名胡也佛。而“佛”與“空”本來是有聯繫的,加上錢櫃已空及以後的 “色即是空”啟用“大空堂”印章,並为畫室名。

    父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際,但朋友不少。口才不好,但常常自言自語,内容為假想與人交談時的對答。為人和藹可親,從不與人爭吵。勤奮好學很少閑着,除生病及在“幹校”勞動學習外,都在繪畫。其中有作品,也有習作,節假曰也不休息,每天早上四點到晚上十點,父親戲稱為“鳥叫到鬼叫”。退休以後也如此,每天臨宋徽宗《千字文》、懷素《自叙帖》開始,臨畫以珂羅版畫册為主,按他自己理解著色,晝好後遗裱拓好,極為認真。他說:  “萬一後代有可造之才時作為教材,免得自行摸索而誤入俗境,致使糾正不過來。”1980年患癌症後,手臂發抖才停筆,因此最後的作品只有印記而無落款,父親就這樣畫了一輩子。

    父親開始學中國畫時正值抗日戰爭初期,日本人喜歡中國畫,國畫市塲繁榮了一段時間。自己得先墊付本錢畫好一批畫,裱好後租會場開展覽會出售,有山水、花鳥、蟲草、人物等,畫面着重“雅俗共賞”。但由於年輕筆力弱,且少創新,因此不論展覽會或以後的寄售,常賣不出去而入不敷出。幸而有一位晝商汪老闆,長期訂購我父的作品,一天一張六尺中堂,從此“鳥叫到鬼叫”成為習慣了,以後如有一天不繪畫,精神上就有說不出的難受。每天筆潤收入维持生活,但我母親醫藥費及我與姊的學雜費,還得當母親病情穩定時為戲劇用品社做一些刺繡及為印刷廠接一些信封之類的零活以增加收入,不得已時也向親友借貸。但父親深知“救急不救窮”的道理,已到了貧病交迫時救窮只能靠自己,於1945年前後,開始畫“春册”扇面。當時我剛滿十二歲小學畢業,開始對我進行“擇業”教育:  “單憑繪畫不能養家糊口的,身處亂世在生活無着落時萬萬不可當職業畫家,應該當餓不死的醫生,在生活不成問題時,有興趣時當個業餘的尚無不可。”因此我家繪畫只有一代。

    父親繪畫的環境不好,畫室兼作住房为一間十五平方米的朝南房間,木地板無任何衛生設備,幸而陽光充足、南北通風、冬暖夏涼,用一塊幕布隔成前後兩部份,前半部属畫室兼客廳、餐廳,晚上供我與姊打地鋪.後半部属我父母卧室及衣櫃雜物堆放之處。而有兩種隔離需解決,一種是肺癆傳染隔離,除用具分開外全家食用大蒜及加强營養;二是“兒童不宜”的隔離,除了母親嚴加看管外,父親採取了子女上學與在家時間錯開,安排畫面背景與人物的繪製,實際上長時期的防範是防不勝防的,結果是“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父親繪畫的思想活動由於他的沉默寡言及我的年幼.是不可對我談論的。但在“文革”時在“幹校”學習的心得中關於藝術觀是這樣說的: “繼承前人的藝術遺產,即使中國畫有缺點.只能採用以西洋畫之長彌補國畫之短,切忌對西洋畫生搬硬套來作中國畫,會成為不中不西、非驢非馬……”有關“春册”.他認為“這自古以來就有的”。明唐六如、仇十洲對他影嚮較大,特別是見到唐六如的詩句“湖上水田人不要,誰來買我畫中山”後,為解脱生活中的困境。不再猶豫,刻了“寧天下人負吾”的印章,有得罪於天下人的想法,而走上春宫畫家的道路。父親繪畫要求甚高。貫穿着“從眼高手低到眼高手不低”的思想,對於畫卷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均要求最好的。對人物要求更高,如人物的頭髮要細密而又平衡,所用印章均出自名家之手。自“春册”畫開始後,影嚮不小,連冒名仿造的也有,家中經濟明顯好轉。當時有一張小報寫道: “……筆潤很高,以金子計價的,為了要繪極細的线條,眼睛已高度近視……”實際上即使退休以後也不必戴眼鏡。而筆潤的收取是當時物價一天三變,一有收入需立即買進生活用品或金首飾保值。定價的標準按一两黃金畫三張,需時約二個月。1949年前後,連環畫出版事業開始有起色,父親受聘於燈塔出版社。1952年公私合營轉入新美術圖畫書店,後復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於1958年去“朵雲軒”水印木刻社任勾描组長,為趕超北京“榮寶齋”木刻水印功不可没。因工作需要,接觸大量古畫真迹,以山水居多,對古人文藝遺產的研究,追求達到“古為今用”的目的。啟用了“江山如此多嬌”、  “風景這邊獨好”的印章。繪畫熱情十分高漲。而在工作下班後業餘時間,與年青時商務印書館時的老同事張令濤合作,以胡若佛、胡丁文、胡新、胡强為筆名,先後為北京、朝花、天津、河北、上海等美術出版社,繪製古裝連環累計廿餘種。由於經濟收入甚好,加上戰後肺癆已非绝症,我母親終於痊癒。

    父親繪製“春册”後付出的代價以及“悔”與“改”的情況: 1949年土改時,叔祖母遺留下的房子十七間分給了鄉民,父親没有被評属地主,父親誤認為是地主,並自己填在履歷表上(直到“文革”後才糾正罵自由職業者)地主成份,加上畫“春册”的罪名,換來了在“文革”期間被批鬥百餘次的代價。至於“改”,早在1952年已遵照上海公安局北站分局通知:  “按解放前民事案件免子處理,但畫稿原件需全部收回上缴銷毁,具结今後不得再晝。”此後父親確實没有再晝,甚至連工筆仕女也極少畫了,最多不超過十幅。那麼“悔”呢!在父親为收回《金瓶梅》插頁上缴去買主家,身为銀行家的周先生,客氣而無償的交還,父親一生中在生活頻臨绝境時感謝兩個人,一個是汪老闆,另一個就是他。作為子女的我,對父親的作為除了“諒解”之外,還能說什麼呢?!

 胡南洲

1999年6月13日於杭州

 

評  論

    也佛老兄:您好!自從博物館一別,已有月餘矣,時在想念中。藝壇中有卓越成就、技術高超如足下者有幾人哉!昔大子在滬時對吾兄人物线條之高雅,亦甚推重也……

    一一摘自著名畫家胡亞先1975年6月1日致胡也佛信

 

    註:胡亞光(1901-1986),浙江杭縣(今杭州)人。字小萼,室名夢蝶樓,自署夢蝶樓土。胡雪巖後裔。曾從張聿光習西晝。尤精造像。曾為毛澤東、周恩來、徐特立、宋废龄、蔣介石、吴敬恒、張大千等造像。1945年在《大眾》月刊發表《造像談》。歷任新華大學浙江分校、上海晉元中學教師。自設亞光繪畫研究室。1962年被聘上海市文史館館員。

 

    著名國畫家也是連環畫家的胡也佛先生曾說“畫小人書比畫國畫還要難”。我很認同這句話,这也是一種新的看問題的角度。從商業角度和畫家地位來講,連環畫怎麼可能比得過國畫呢?胡也佛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是很深刻的,是明白人的講法……連環畫在一張纸上要把人物心境、生活氣息都表現出來,這點上看,胡也佛真是畫到骨子裏去了。他的腦子真是好使,像個照相機,鏡頭都記住,畫的時侯只要複印下來就行了。他也没有跟人學過,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畫出來真叫入骨。看過他的畫,其他人都不要畫了,畫不過他的呀。我們畫的鄉下人,有時候看看,鄉下人氣質也没有。其實鄉下人也有氣質的呀.我們晝不出的,他就畫得出。

    一一摘自盛韻訪談《王亦秋談連環畫家的文化修養》,

    载《東方旱報.上海書評》2012年8月26日第201期

    註:王亦秋(1924一),曾創作連環晝《三國演義.馬躍檀溪》、《楊

門女將》、  《林海雪原》、  《小刀會》等。風格各異,為著名連環畫家。

 

    胡也佛的創作思想未形成理論,從他的自傳以及創作來判斷,大致包括如下要點:

(1)最佩服張大千的創作風格。

(2)人物畫追求“吴帶當風”、  “鐵线游絲”的线條感覺,山水畫崇尚宋人.退休以後也大量臨習過石濤。

(3)追求雅俗共賞,尤其講究“慢工細活”以使人喜愛。

(4)嚮往詩、書、畫三者结合。書法苦學宋徽宗和唐懷素《自叙帖》而自成一格,作詩常苦於不能隨心達意。

    一節錄祝君波《鐵线游絲繪丹青.胡也佛繪畫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一文

    (作者曾任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朵雲軒總經理兼朵雲軒拍賣公司首任總經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東方出版中心總經理,现任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組委含執行副主任)

 

    胡也佛靠售畫维生,其仕女嫵媚嬌艷,婀娜多姿,兼配景講究,無論庭園或閨房,陳設擺置,無不以工筆細寫,人物襯景相融,裝飾性極强,亦不掩他在线條處理及設色效果上自成一家的表現,頗獲時人所喜。

    尤以其春宫或春意之作,不遜於前人的“秘戲圖”,在民國仕女畫上别樹一幟,論者不能以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抹煞其應有地位。

    張超群(蘇富比拍賣公司董事、中國書畫部主管)

 

後  記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我經常到灣仔摩利臣山泳池游泳,每次從巴士下車總會路過位於軒尼詩道的“三益書店”,店老板叫“安叔”。書店除收購舊書外,還經常收到名家字畫,齊白石、徐悲鴻及張大千等名頭的大家也偶然見得到,这要看看你的運氣了。我還買過錢慧安的六條屏人物畫呢!有一次,安叔取出一件約一平尺的小畫给我看,畫的是一幅工筆仕女晝,設色淡雅,  《庭園秋思》(圖58)。作者叫胡也佛。我當即問安叔要多少錢才可割讓?安叔笑着說:留给一個客人了。價錢要幾仟塊而已,但這客人一定會要的。我聽到後很失望,後來才知道客人是一個任職懲教署姓金的朋友,金先生雅好丹青,也很喜歡胡也佛的畫,還收藏了好幾幅。

    過了些時間,在1987年春季香港蘇富比拍賣行看到了一幅胡也佛畫的工筆仕女《秋思》(圖56),畫的是兩個背立的美人相互偎依佇立在梧桐樹旁,秋風捲起片片落葉,鐵线游絲,畫面充滿秋意。估價二仟五至三仟五,壹萬三仟圓落槌成交。自此就開始留意起胡也佛這畫家的作品了。

    不久,我認識了“雲漢廈”的老板周先生,到他還位於旺角先施大厦樓上的裱畫店看畫。跟他做了第一次交易,買了一張溥儒的《秋江晚色》、一張趟少昂《柳蟬》和一張胡也佛《西廂記》(圖51)共三張畫。事後才知道很多藏家朋友都想買那張胡也佛的《西廂記》却都被周先生婉拒,而我們初相識竟割愛讓了给我,也是我們所得到的第一幅胡也佛作品。我信除了是“緣份”,没有什麼可解釋的了。

    多年來從事書畫買賣與收藏,其間我們也多次經手過不少胡也佛的精彩作品,手上累積了不少資料,因之前從未有胡也佛作品出書,我和舍弟志豪竟動心想集中其精品出版一本胡也佛先生的畫集,讓眾多胡也佛的愛好者能更多認識及共同分享這位出色的畫家留給世人秀美的作品。

    皇天不負有心人,通過戴维、張春記等先生不同的介绍,終和胡也佛家人,現已移居美國的外孫女李黛華女士及畫家之孫胡明先生聯繫上。跟他們說起想出版胡也佛畫集的事,大家一說即合,畫家家屬還提供了不少家屬收藏的作品和生活照片、胡南洲先生生前撰寫的《我的父親胡也佛》等珍貴資料,及畫家之孫胡明先生為本畫集撰寫的《胡也佛小傳》,非常感激。另又得到曾經與胡也佛共事多年的上海書畫出版社编審茅子良先生對出版提供了很多相關資料和意見,並撰寫《鐵线游絲·靈動流美》一文。茅先生對前輩的藝術推廣與深入認真的探討可謂不遗餘力,令人敬佩。

    著名作家、也是胡也佛作品的愛好者董橋先生為本畫册親筆命題《春痕不老·胡也佛作品選集》和同意轉載他撰寫的《胡也佛的女人們》一文。另得到王亦秋、米景揚、祝君波、張超群等專家同意輯錄及撰寫他們對胡也佛藝術創作的評論。在收集作品資料過程中,得到香港蘇富比、佳士得,北京嘉德、保利、翰海及上海朵雲軒、天衡等拍賣公司提供的資料,上海書畫出版社以及應詩流、吕清華、劉榮虎、李年才、金舜影、許灼勳、盧兆熹、陳偉康、杜威、黄偉明、湯哲明、陳東陽和祁文傑、楊武等先生及畫家故鄉慈溪的藏家童銀舫等先生提供藏品,令畫册題材更加豐富。编者心存感激。

    感謝舍弟鍾志豪從策劃、作品组織和编選的參與,内子洪麗華繁複的编輯工作。葉經中先生为部分作品拍照,雷雨先生為製作、設計提供專業意見和幫助,上海書畫出版社王立翔社長,茅子良、王彬,朵雲軒鄭名川等先生同仁的協助及以上所提及的朋友們,特別是畫家家屬李黛華女士和胡明先生,對我們的信任都一一道謝!没有諸位的支持,就没有造畫集的誕生。

    本畫集為我們展示胡也佛先生各個不同時期、不同題材的創作。作品主要以其創作時間順序排列,而當中大部份作品未署干支,對此在编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失當之處,敬請各位方家不吝賜教和指正。

    謹以此畫集纪念胡也佛先生誕辰一百零五週年。

 鍾志森

癸巳新春於香島曜齋

 

(相约中国整理校对)

 

 

 另附网络参考文章一篇:

《什么是

    佛的本意是圣贤,在我眼里,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们由于心性高洁,淡化得失,很少有烦恼。因此,求佛应该是追求一种境界。

    那些仅仅靠折磨自己考验自己来说明决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佛的。因为那是着相,是执著、是痴。灵悟在于放松自己、无拘无束,更高境界在于放松他人。

    佛的异化是从佛的神化开始的。

    把万人敬仰的圣贤神化,在认识还不发达的古代,并不是难事。

    神化的最高境界是精神化、概念化。这是一种虚质。

    后来的佛,被当作人的心里那块善良、美好的部分。

    佛在心头坐。

    恻隐、热情、随顺……等等。我们要尊敬这些美德,呵护这些美好。见心见性。

    要有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激之心。

    再泛化,佛是万事万物中美好的那一面。我们并不需要知道佛是什么,佛是什么样子。

    佛在百草头。佛在万事万物,在任何时空。

    礼佛,其实是珍惜、赞美、温存这些好的成分,并坚持“美好始终在”的这种信念。

    发现美,并展示美,甚至创造美,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

    “佛在心中”或“心中有佛”是做人的很高境界,但仍然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激活万事万物的佛性,激发万事万物的美好。

    我们需要对佛虔诚,不仅仅是口头上说,不仅仅是在心里默念,而是让每一个细胞都有体会,让美好渗透身心。

    不仅仅是思想,不仅仅是感受,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出这些努力,去实现美好的大千世界。

    被称为佛的先哲,正是这样通过实现了别人、美好了世界从而实现了自己。

 

主 页  艺术文章  DVD专集  订阅作品Subscribe   作品全集  招聘模特  每周消息   原作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7-2024 fanxuehui.com  metcn.com 保留所有权利